潍坊是全国著名的“动力城”和“电子城”,拥有潍柴动力、歌尔声学等龙头企业,动力装备生产总值占全国1/3以上。随着动力机械、智能制造行业基础高级化及其产业链现代化,亟需“工匠精神”高技能人才的战略支撑。
潍坊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省一流建设专业和高水平专业,发挥专业优势,2013年实施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本科学校“3+4”分段培养教育改革项目,在省内率先试点职本贯通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打破职业教育天花板,为高学历技能人才培养开辟了一条新通道。选拔福田汽车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中职生进入潍坊学院开展本科阶段培养,按照企业岗位需求制定培养方案,强化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和机械理论基础培养,实现中职阶段动手实操能力到综合解决岗位工程问题能力的过渡提升,将中职技能型“人材”培养成具备一定自主学习能力的“双基双能”(自然科学基础+机械理论水平,校内实操能力+岗位实践能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培养同步带动了教师职业技能提升,办学经验对潍坊学院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提供了实践基础,符合新时期职业教育总体改革任务(图1)。
图1 3+4职本贯通双基双能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为此,基于工程教育理念,以企业岗位技术需求为培养目标,校企协同实行3年机械理论基础和实训能力培养+1年岗位实践能力培养,逐步过渡到2年机械基础培养+2年自主选择潍柴产业学院或歌尔科技产业学院岗位实践能力培养。
经过机械基础通识课和基础课、专业拓展课、岗位实践和毕业设计与制作等环节,形成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交叉、分级分类教学新模式,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精准对接。经过5年的探索,成功实践了中职技能人才融合高等教育本科基础理论提升与岗位技能培养的新模式(图2),成果包括:
1)建立职本贯通、双基双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新体系,为职业教育高学历人才培养开辟了一条新通道;
2)重构理论与工程并举的线上线下课程新资源,实践环节培养比重32%以上;
3)实行校校贯通、校企联动、资源共享的一体化岗位实践新体系;
4)建立引培并举、理论技能并重(教学能力+工程能力)教学团队建设新机制;
5)塑造融入专业思政、激发内生动力的育人新文化;
6)已经培养毕业生两届,毕业生对口企业就业率90%以上。
成果通过学校试点、师资培训、教材发行、论文发表、媒体宣传等进行了广泛推广,示范效果显著。
图2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