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点
发布时间: 2022-01-23 浏览次数: 83


1)校校、校企贯通“双基双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面向区域机械装备及其产业链未来技术岗位需求,依托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省一流专业和高水平专业,打通高学历高技能职业教育天花板,与福田汽车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合作开展3+4贯通的本科教育,建立潍柴产业学院、歌尔科技产业学院,实现中职实操基础—自然科学和机械基础双基提升—产业学院岗位实践贯通的应用型人才适配性培养,实现教育链、产业链有效衔接,激发“工匠精神”培育内生动力,面向企业岗位技术需求打造职业教育发展2.0版的人才培养体系。

2)系统性教学能力提升和岗位技能培养体系创新

校校协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降低中职图学、机械基础等理论教学,提升本科实践教学比例至32%以上,校企导师联合授课,实现教学体系的有效衔接。实行人才双向流动,完善企业教师引进、认证与使用,建立高层次人才共享机制。与企业共建教师实践岗位,开展师资交流、研讨、培训,提升教师技能水平。

校企融合、资源共享建设岗位实践基地,围绕企业岗位技术突破关键问题开展协同创新。大力推动科教融合,将研究成果及时引入教学过程,促进科研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良性互动,发挥产学研合作示范影响,提升服务产业能力,形成双基双能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和“工匠精神”育人文化环境。

3)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的保障体系创新

潍柴、歌尔等企业参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根据岗位需求,实现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生产流程、项目开发等产业需求的科学对接。明确各教学环节质量要求,建立完善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考评机制及管理体系。建立岗位、学生、企业等多元化反馈机制,形成基于岗位需求和培养目标达成的持续改进机制。基于行业特色、学训一体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教学,建立企业岗位培养制度,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和应用技能,形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科学高效、保障有力的制度体系(图4)。

4 双基双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持续改进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