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 2022-01-23 浏览次数: 448





山东省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

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潍 坊 学 院

诸城福田汽车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201312


机械制造技术中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

 “3+4分段培养人才培养方案


 本方案由潍坊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与山东省诸城市福田汽车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机械制造技术专业共同制定。

一、本科专业名称与专业代码

1.专业名称: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 专业代码:080202

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名称与专业代码

1.专业名称: 机械制造技术

2. 专业代码:051100

三、招生对象与学制

1.招生对象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2.学制

中职3+本科4年,共计七年一贯制学习,须修满316.5学分方可毕业。

四、培养目标

通过前三年的培养,使学生具有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拓宽专业知识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具备熟练操作技能的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经选拔进入高校本科阶段学习,通过后四年的培养,使学生成为具备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方面的应用能力,具有较高机械加工技能、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业务素质,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机械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适合在机械行业、研究单位和高等职业学校等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技术应用、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和教学方面的工作。

五、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电子及自动化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现代机械现场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拥有精湛的机床操作技能,具有机械产品制造、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产品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1.基本知识要求

1)数学、物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英语、艺术等基础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

2)机械识图、制图知识、材料科学、工程力学、电子及电工学等工程基础科学知识;

3)机械设计原理与方法、机械基础、机械制造技术与方法、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管理等机械专业工程知识;

4)安全生产知识、机械加工设备及其工艺范围、机械设备操作规程等机械安全操作知识。

2.基本素质要求

(1) 具备正确对待工作岗位的积极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2) 具有不断学习机械专业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的意识;

(3) 具有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的意识;

(4) 具有与领导、同事、客户进行有效的专业沟通的能力;

(5)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身心素质以及创新能力;

(6) 工作中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与协作能力;

(7) 语言表达、社会交往和能力沟通;

(8) 劳动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9) 按规范办事、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能力;

(10) 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

3.基本能力要求

(1) 掌握机械工程实践中的各种技术和技能,具备初级钳工和电工基本技能,具备机械制造设备的高级操作技能,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试高级数控车床操作工证书;

(2) 能分析机械工程问题,具有制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文件及其工装设计能力;

(3) 具备机械制造加工工艺实施、加工质量检测的基本能力;

(4) 具备使用CAD/CAM等软件、实施工艺、信息收集处理、数控编程、设备管理、质量检测和产品销售的基本能力;

(5) 具备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6) 能够分析机械制造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并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7) 具有获取机械制造新知识、新方法的能力;

(8) 能够制定机械制造完整工作计划并具体实施的能力。

六、课程结构框架

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按照“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技能与技术相结合、校企相结合 本科职业教育改革思路,构建公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与技能、专业课程以及拓展课程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将机械技能与文化基础、技能提高与理论深造、与企业对接的现场应用技能全面融合在全过程的培养中。


七、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课和专业课。公共课包括公共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专业课包括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环节,实践环节包括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

课程分类

培 养

阶 段

理 论

学 时

理 论

学 分

实 践

学 时

实 践

学 分

占总学分比例

 公

 共

公共基础课

中职

1330

69

0

0

33.5%

本科

430

24

0

0

公共选修课

中职

0

0

0

0

本科

234

13

0

0

 专

 业

专业必修课

中职

297

16.5

657

36.5

61.6%

本科

607

33.5

126

7

专业选修课

中职

0

0

0

0

本科

380

20

27

1.5

实践环节

中职

0

0

40

40

本科

0

0

40

40

其他课

中职

0

0

0

0

4.9%

本科

270

15.5

0

0

合计


3548

191.5

810学时+80

125


总学时

4358+80

总学分

316.5

理论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60.5%

实践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39.5%


、教学时间安排及授课计划安排

1.教学时间安排

 内容

 周数

学年

 教学(含理实一体教学

及专门化集中实训)

 复习

考试

机动

假期

 全年

周数

36

2

2

12

52

36

2

2

12

52

36

2

2

12

52

35

4


12

51

36

4


12

52

36

4


12

52

35

2


6

43

2.授课计划安排

 (注:总学分不含德育学分和奖励学分,中职学段181学分,选修课和实践环境按项目实际情况定学分;本科学段理论18课时1学分)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总学时

学分

按学年、学期教学进程安排(周学时/教学周数)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第五学年

第六学年

第七学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8

18

9/9

9/9

9/9

9/9

15/2

18

15/3

16/2

16/2

17/1

7/

11

/17

公共课

公共基础课

1

德育与法律基础

108

6

2

2

2

2











2

语文

250

14

6

4

4

4











3

数学

268

15

6

5

4

4











4

英语

216

12

4

4

4

2

2










5

物理

144

8

4

4













6

体育与健康

272

10

2

2

2

2

2

2

2

2

2

2





7

艺术

72

4



2

2

2

2









8

大学英语

200

11







4

3

3

3





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6

2








2







1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6

2









2






1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8

3










3





12

形势与政策

36

2










2





13

军事理论

36

2







2








14

就业指导

38

2







小计(占总学分比例29.4%

1760

93















公选课

小计(占总学分比例4.1%

修满234学时13学分,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总学时

学分

按学年、学期教学进程安排(教学周数/周学时)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第五学年

第六学年

第七学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8

18

9/9

9/9

9/9

9/9

15/2

18

15/3

16/2

16/2

17/1

7/

11

/17

专    业    课

专业基础课

1

机械识图

162

9

4

4

2












2

计算机应用基础

72

4

2

2













3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72

4


3

2












4

技术测量基础

72

4



4

4











5

机械基础

108

6



4

4

4










6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

108

6




4

4

4









7

高等数学()

60

3.5







6








8

高等数学()

72

4








5







9

机械制图

60

3.5







5








10

大学物理

64

3.5








4







11

工程力学

86

5









6






12

电子技术  

49

2.5









4






13

工程材料与热加工

54

3










3





14

机械设计基础

74

4











5




15

机械精度设计

40

2











3




16

C语言程序设计

48

2.5








2







小计(占总学分比例21 %

1201

66.5















 专业(技能)课

1

数控编程及软件应用

108

6





6

6









2

电工基础及技能训练

108

6





6

6









3

电火花成型加工技术

54

3





6










4

数控线切割加工技术

36

2






4









5

数控机床维护  

54

3






6









6

液压与气压传动

54

3











4




7

机械制造技术

72

4












4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总学时

学分

按学年、学期教学进程安排(教学周数/周学时)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第五学年

第六学年

第七学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8

18

9/9

9/9

9/9

9/9

15/2

18

15/3

16/2

16/2

17/1

7/

11

17

专业课

专业(技能)课

8

机械制造基本技能训练

27

27



9

9

9










9

数控技能训练

9

9






9周 









10

机械制图测绘

1

1







1








11

计算机绘图训练

1

1







1








12

热加工实习

2

2









2周 






13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2

2










2周 





14

机械精度设计实训

1

1












1周 



15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2

2











2




16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

3

3













3


17

高级职业技能训练

4

4













4


小计(占总学分比例25 %

486

79















专业选修

1

大学物理实验

27

1.5








2







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6

2









3






3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46

2.5











2




4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

36

2











3




5

专业英语与科技翻译

34

2










2





6

机床数控技术

40

2












3



7

机床电气控制与PLC

38

2












3



8

自动化制造系统

30

1.5












2



9

机电传动与控制

30

1.5













5


10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30

1.5













5


11

机电设备故障与维修

30

1.5












2



12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30

1.5













5


小计(占总学分比例6.8%

407

21.5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总学时

学分

按学年、学期教学进程安排(周学时/教学周数)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第五学年

第六学年

第七学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8

18

9/9

9/9

9/9

9/9

15/2

18

15/3

16/2

16/2

17/1

7/

11

/17

专业课

1

生产实习

4

4













4周 


2

毕业设计(制作)

17

17













17


3

入学教育(军训)

4

4

2






2周 








4

社会实践

2

2




2











5

劳动技能

1

1









1






专业拓展课

小计(占总学分比例4.9 %

至少修满15.5学分(含2个创新学分), 分别在第10111213学期依次各选修1332门(合计13.5学分),由本科学校统一开设。

说明:

1.设立创新学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技能大赛、机电学科竞赛等创新活动获得学分,创新学分的认定及管理按照《潍坊学院创新学分实施办法(试行)》执行。学生在校期间须取得至少2个创新学分。

2.《高级职业技能训练》可选修三维软件(PR0/EUGSOLIDWORKSSV等)应用训练或高级数控等职业资格训练。



4